当一只吃罐罐的家猫“沙沙”走上香港油尖旺的街头,面对不同环境下成长的放养猫、流浪猫嘉正网,会给她带来什么冲击和认知呢?
在科技的推动下,AI的速度已超越了我们的感知,让我们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渐渐失去了耐心与细致。那么,城市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究竟如何改变着我们?未来的人类又将迎接哪些新的挑战呢?如果你也对此感到困惑,《当家猫遇上猫》或许能帮大家暂时从泥潭中抽身,以“间离”的方式,从猫猫的生活中窥见自身的影子。
当导演王昊然改写《当家猫遇上猫》的剧本时,他巧妙地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议题——在2040年的香港,基因编辑日趋完善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完美猫猫”趋之若鹜,导致无数“不够完美”的猫猫流落街头,高科技的进步,是否会导致人们失去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感知?
不完美又如何?如果你选择接受不完美,拥抱缺憾,总会有温暖的怀抱将你接纳。在身材焦虑、职业焦虑、年龄焦虑被极度鼓吹的当下,《当家猫遇上猫》让大家暂且放下各种焦虑,治愈疲惫与创伤。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完美与否,都值得被爱和尊重。
关于《当家猫遇上猫》,让我们看看导演王昊然怎么说:
王昊然,导演、编剧、戏剧构作。《当家猫遇上猫》导演。
Q1
《当家猫遇上猫》这部剧的灵感来自哪里,为什么会用猫的视角去呈现这个音乐剧呢?
王昊然:谢谢你的问题,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的团队,第一个是香港的旗舰音乐剧团,演戏家族,另外一个团队是深圳的反转舞台。你刚刚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选家猫的这个题材,首先我觉得当家猫遇上猫实际上它遇上的不是圈养的猫而是流浪猫及放养猫,那么它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感觉呢?其实它会和我们人很像,当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你就会碰到很多形形色色不一样的人,有一些人可能他是有一个固定居所的,有些人可能他很喜欢自由的漂泊的,那么我们现在觉得在一个大环境下都普遍有一种漂泊感尤其是在大城市,人有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这种感觉甚至不只是在中国,整个世界都是有的,我们经常会感觉我的家在哪里?我们经常也会问一句你要去哪里?你从哪里来?你是谁?这样的一些终极的问题,所以关于家猫的一个主题主要就是我们看到了猫,它作为宠物它与人的关系不如像狗和人的距离那么的亲密,它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呢,它有时候又跟人类是非常好的一种状态,它不会去打扰他,同时又很向往自由,我觉得跟人的灵魂是非常相近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群居动物也是独居动物,我们需要群居的生活也需要独居的生活,所以我觉得《当家猫遇上猫》这个主题也许跟我们当代的观众会产生一些更深的连结。同时借用一下戏剧大师郭宝崑老师的一句名言:“出发是我的还乡,漂泊是我的家园。”这样的一句话我觉得跟这个剧的精神内核是蛮相似的。
Q2
为什么会想用音乐剧而不是传统话剧的形式去写这部作品?
王昊然:音乐剧有个特点就是歌词就是台词,所以音乐剧的本质就是通过音乐来推进叙事,这是和话剧最大的区别。像家猫这种动物,它非常适合能够结合音乐剧进行演绎,猫非常灵动,优雅,猫的神态步伐在设计舞蹈的时候会更有参考性,所以对于《当家猫遇上猫》这个作品来说,用音乐剧的形式去表达会非常的适合。
*转自“会昌戏剧小镇”,有删改
2025戏聚星火
反转舞台x香港演戏家族
粤普双语治愈系
合家欢音乐剧《当家猫遇上猫》
2025年8月23日(周六)19:30嘉正网
广州大剧院 实验剧场
票价:180
时长:约65分钟(无中场休息)
* 普粤双语演出,唱段和部分台词有字幕
* 推荐观演年龄:3岁及以上
* 每人一券,儿童全票,谢绝怀抱婴儿入场
* 演出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敬请留意。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剧情介绍
在2040年的香港,人类已经能够通过基因编辑培育出百分百合心意的猫猫。正在这时,初来乍到的家猫沙沙却与主人失散,意外流落香港街头,遇上油尖旺各色流浪猫、放养猫,一场猫界风云由此展开。
当科技触及生命的边界,人类能否真正拥有“完美”的陪伴?
而那些因基因编辑而沦为弃子的小生命,又将如何在这座钢铁森林中寻找属于它们的温暖角落?
面对未来的迷茫和自身的缺陷,猫猫们如何怀揣希望继续前行?
制作团队
《当家猫遇上猫》由香港演戏家族与深圳反转舞台剧团联合制作,脱胎于演戏家族2023年为香港“十八有艺”计划创作的作品,经过深港两方团队的共同改编,使得剧本在内容、语言和设定上焕发出更为丰富的融合色彩,尽显城市文化的沟通交融之美。
主创成员
演员:李佳盈 张宇轩 彭展铿 利亚 麦喜儿
导演/制作人:王昊然
作曲/编曲/音乐总监:黄旨颖
舞美/造型设计:顾美玲
声乐指导:冯夏贤 林凡靖
舞蹈编导:利亚
表演指导:赵易阳
舞监/执行制作:陈泽峰
宣传统筹:阮文悦
英文译者:月梦萤
监制:姚润敏
特别鸣谢 香港(粤语版)主创人员:
编剧:许晋邦
作曲/编曲:黄旨颖
作词:唐家颖
或许你还喜欢
盈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